战法那些事儿(一)

分类:梦回欧罗巴
2014-09-08 21:45 阅读(?)评论(0)
距离九月五日初来法国,已经整整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心里有很多的酸甜苦辣,还未来得及整理。 常常觉得人家法国人都是在享受生活,而我则不得不时常处于一种“战斗模式”。从办各种手续,适应语言,到背包旅行,睡慧琪家沙发... 一切新鲜、激动人心、充满活力,与此同时,也难免会觉得疲惫、想家。这两天陆续收到周老师和陈老师的来信,心里特别地感动和温暖,给他们回了长长的一封信,谈这里的生活,谈自己的小小感触。


第一个感触,想说说这里的人。 
在校园内外,接触到的人,按数量排序的话,大概可以归结成以下几类吧:

 

一,法国人,确切的说,大多为当地和附近地区的诺曼底居民。据观察,大部分的法国北方男人都比较瘦,身材不像德国人那么高大,跟“汉子”这个词儿基本搭不上边(太失望了有没有)。北方女人走两个极端,胖子很少,但胖的那是真胖,一点都不含糊。大部分女人很瘦,必备单品是女士香烟和尖头细跟鞋。他们讲法语的语速很快,很多时候我只能听懂女士讲的法语,男士的声音太低沉了,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鲁昂地区的年轻人基本能听懂一些英语,但口语都不太灵光,会说的句子不多,而且普遍是在用一种法语的节奏感来讲英语,这种口音和节奏感特别有意思,有点小性感 ^ ^ 年长一些的法国人不爱讲英语,甚至有点反感。有时,我实在不会用法语表达时,会问对方是否能听英语,得到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的 NON !  一开始还很不满他们拉的像长白山一样的脸,不过后来换位思考一下,大概是由于历史原因,英法之间还是有点不对付吧。就好像要是我的爷爷奶奶走在大街上,突然来了一个外国人问他们会不会讲日语,估计他们也会怒火中烧吧。(虽然这个类比也不太恰当,毕竟英语也是国际通用语言;是不是用法兰西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我保护意识来解释会更行得通呢 ^ ^这样“同情之理解”后,办什么事都会事先查好相关单词,在路上模拟对话。虽然依旧表现不佳,不过他们看到我努力尝试讲他们的语言,也很高兴,态度也好很多。

 

不过巴黎的情况,和鲁昂则非常不同。在那里我也终于理解,为什么它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我曾经在那里漫游了两天半,累个半死。所到之处,挤满游客,人头攒动,时常让我有种回到中国,甚至是回到北京著名景点的错觉。耳边飘过的百分之九十都是英语,即使是当地的法国人,也大多都能说不错的英语。以前在鲁昂,我讲法语对鲁昂人来说,是理所应当;但到了巴黎,每当用法语问路或者买东西时,对方都会特别惊讶地用法语问我:“你竟然会讲法语?”于是,那三天我一直在瞎想,巴黎不仅是法国人的巴黎,更是世界的巴黎。这两种身份现在是否是和谐地共存呢?或是会让很多的美好逝去。我想不出,或许这不是个好命题,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比起巴黎的荣耀和喧嚣,我更喜欢诺曼底的宁静和质朴。

 

至于法国南部,我还没有去过。以前看过一部叫做《欢迎来到北方》的法国喜剧电影,讲述了法国南北部之间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也很期待去那里实地考察一番,恰好10月底有一个星期的Toussant节,璨又在尼斯读书,所以那时就有机会去南部了,开心!

 

二,黑人,他们大多是来自非洲法语区的学生和商人,普遍自来熟,热心肠,是乐于助人的法国“活雷锋”。咱们不太能接受的一点是,他们都特别爱在街边、学校、公共场所搭讪亚洲面孔:先隔空用中文喊出“你好!”,接着一串法语叽里呱啦,总结一下就是“你长得特漂亮”“你有facebook和法国手机号吗”。

 

三,中东人 中国留学生更多叫他们“小阿”,不知道土耳其人算不算是咱们常说的中东人呢?不得不承认这里的土耳其人很多,他们经营着经济实惠的Kebab快餐店有时,我实在不想做饭又感到囊中羞涩的时候,就会跑去kebab店点一份套餐,那个量大的,管饱两顿!阿人开的超市也是每周七天都营业的,在法国商店通通关门谢客的周日显得尤为亲民!

 

四,亚洲人 大多是中国人,也以学生和商人为主。会有少数的日本人,韩国人,东南亚人。记得Jacques跟我说,奇特的是,当地的日餐馆多是中国人开的,而中餐馆又常是越南人开的......

 

另外,有个数字值得一提。我住的宿舍附近,还有另一所学校——“鲁昂高等商学院”,是法国挺不错的私立学校(也是和南开签交换协议的学校),大概是这周边中国人最密集的区域。之前有个中国女孩跟我说,她今年硕士刚入学,惊奇地发现,她们班一共有32个人,其中30个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女生;其余的两个人是法国男生,所有中国妹子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两位法国帅哥。在“狼多肉少”的无奈之余,这名女生仰天长叹:“天呐,我居然在法国进了一所中国女校!”

 

五,国际留学生 鲁昂大学是Erasmus学生的接收点,而且他们把欧洲之外的交换生也和Erasmus学生放在一起,所以经常能见到来自欧洲各地,美国,加拿大,南美,韩国的学生。其中关系比较好的是一个芬兰姑娘,一个意大利姑娘和两个韩国姑娘。芬兰姑娘Linda来自芬兰北部的圣诞村,也是学中世纪历史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带着浓重的伦敦腔,法语也很灵光;意大利姑娘Angela就只会说意大利味儿的法语;两个韩国姑娘 Na 和 Yaeli 的英、法的听力和阅读都蛮好,口语不提也罢。我自己属于没技能但胆子大的那一款,托了暑期实习的福,英语口语提高了不少;但法语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硬着头皮每天做听力练习和不怕丢脸地说法语,现在依旧没有太大的提高,不要紧,放平心态,慢慢来。

 

这里的意大利、西班牙留学生说法语都很容易、很轻松,但普遍忽略不计语法;法语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来说则显得要困难很多。很多在这里呆了很久的英语系外教,也基本不会说法语。

 

 

......(未完待续)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