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博士考试之路

分类:研究僧
2015-04-16 16:21 阅读(?)评论(0)

今天早上,终于结束了博士入学考试最后一轮的面试。进去之前,出来之后都等了很久,又累又饿。老师们都很仁慈,很照顾我:进去范孙楼的428教室之后,也没有自我介绍,因为杨老师说你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了,就不用介绍了。之后他们就开始询问了一下我去年在欧洲旅行的情况,我怎么学的法语,让我谈了谈自己研究生三年的情况,学过了什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毕业论文。我如实交代,期间,导师陈老师笑容慈善,心情看起来不错,也帮忙说了许多好话,武老师和郑老师也接着导师的话茬,给与了一些肯定。杨老师自己聊的也很开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觉得我啥也没说,他们几个人开始聊上了,杨老师说法语多么多么重要,我这孩子以后肯定有前途什么的,我觉得自己的脸肯定特别红,这夸得我十分惭愧和不好意思。最后,杨老师说“咱们还有一个程序要走,就是用英语介绍一下你的硕士论文。这个也在准备的范围内,我也比较流利地讲了一下选题、文章结构、对自己的启发、以及法国拜占庭学研究和中国拜占庭学研究的不同之处,用一句“that’s it”来结尾,杨老师也笑着接了两句“that’s it, that’s it”,就这样很顺利地结束了复试的面试环节。其实,还是承蒙诸位老师照顾,说实在的,我具体的知识储备、许多事实都不清楚,我自己也暗下决心,要把这方面好好弥补,不能辜负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和期望。也真的很感谢刘老师和周老师在本科阶段的教诲,如果不是他们,我根本不会走上学习法语的道路,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多掌握一门外语会在以后的求职和读书路上为我增加这么多的光彩。所以,下一阶段的语言学习还要继续,夯实英语和法语的基础上,还要将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学习纳入计划内。总之,全力以赴,为读原始文献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在复试的面试环节之前,还有一个笔试,是专业英语的英译汉。在范孙楼的230教室,从340分考到510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翻译两张A4纸张的材料,时间是很紧张的,句子比较长,比较复杂,也有一些单词不认识,但最后还是翻译完了。考完后,听说这份材料是国际关系史的罗老师给博士上专业英语课时用的内容,似乎是汤因比写的,探讨文明兴衰与技术增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是文明兴衰的原因,相反,只是反映文明兴衰的一种征兆。一上来的一句“Why do people study history我用阴阳怪气的语调复述出来时,小伙伴们也是醉了。

再之前,就是32122号那个周末的初试了吧。我是从310号早上才从家里坐了一宿的卧铺回到的学校,一来就心慌意乱地投入到了紧张的抱佛脚过程中。这10天真是过得无比充实和漫长,从古至今的世界历史大事都过了一遍,理出了一些线索,说实话,觉得是一段很棒的时光:初步的一些积累和想法,这样一想,就反而觉得没有特招成功,也是老天一种好的安排吧。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感受到了古代和中世纪环地中海区域文明,以及广阔的亚欧大陆文明的魅力所在。以后,还要更多地读书,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像高能、扎实的吴于厪先生一样,在多年来对具体知识点的阅读、积累和教学基础上,形成了特别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这是正确的学术路子,也需要戒骄戒躁、稳扎稳打。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学习的任何一门语言,读的任何一本书都不会被白白浪费,只要勤记笔记、适当总结,必定会为己所用,在某一天的思考和写作中厚积薄发。

今天很高兴,很兴奋。但我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得意忘形。毕竟南开还不是最一流的学府,自己的视野也要投放到北大、清华和复旦等地,以及国外的学术动态。然后牢记住自己的梦想,不能对自己妥协,梦想不打折,加油!DALF C1!!! 

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